深圳海關13條促外貿增長
責任編輯:東勝物流 發布時間:2017-03-20
正值中國經濟轉型之際,深圳海關把全面深化改革、建設法治海關與支持外貿穩增長促轉型緊密結合,進一步優化海關監管和服務,出臺進一步支持深圳外貿穩增長、爭創經濟發展新優勢的13條重大措施,助力深圳再創新優勢。
深圳海關出臺穩增長實招
深圳海關關長王克光透露,深圳海關根據深圳外貿進出口面臨的客觀困難,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相應的支持措施,既包括支持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也包括落實“三互”推進大通關建設、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加大對新興貿易業態的培育力度等。
據了解,深圳海關具體改革措施不乏亮點,例如允許符合條件的船舶開展沿海捎帶業務試點、深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年內試點啟動并爭取推廣、年內繼續大力推廣進出口報關單通關作業無紙化、取消紙質出口貨物報關單證明聯、對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實行全年無休日且貨到海關監管場所24小時內辦結海關手續等實招。
30項措施支持自貿區建設
今年7月23日,深圳海關宣布將從創新海關監管制度、拓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支持新興業態發展等五個方面,推出30項具體創新監管措施,全力支持前海蛇口片區發展。其中,深港跨境快速通關、促進跨境電商發展、試點進口商品保稅展示等創新,尤其引人矚目。
目前,深圳海關已成功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創新制度8項,取得較好效果。其中,“批次進出、集中申報”實施后,貨物進出區平均通關時間從2小時縮短為30分鐘;“簡化無紙化通關隨附單證”實施后,每月累計減少企業遞交隨附單證近40萬份;“智能化卡口驗放”則將載貨車輛通過卡口時間由幾分鐘縮短為30秒。
同時,深圳海關正在試點將自貿試驗區報關企業辦理注冊登記由許可制改為備案制,企業提交資料從7類減少為3類,通過設置“一個窗口”專職負責辦理,承諾辦理時限從40個工作日縮短為8個工作日。
把支持新興產業作為穩增長突破口
深圳海關大力支持新興業態發展,將其作為穩增長的重要突破口。受益于此,今年以來,深圳跨境電子商務飛速增長,該關在前海灣保稅港區開展網購保稅進口、特殊區域出口兩種模式試點,實施跨境電商商品單證、實物“全天候”驗放,通過“三單”信息嚴格比對規范新業態發展。1-9月,前海灣保稅港區共驗放跨境電商個人物品清單530.5萬票、總價值約4.32億元,分別是2014年全年的107倍和49倍。
深圳海關與龍崗區政府合作研究建設加貿電商平臺,探索加工貿易產品銷售“工廠到消費者”模式,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國內終端市場。同時,深圳海關提供“點對點”指導,服務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大疆創新在海關支持下,在保稅區建立檢測維修中心,大幅壓縮境外產品返修周期和通關時間。1-9月,該公司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58%。
創新管理
提高貿易便利化
深圳海關還積極推動深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同時與檢驗檢疫部門深化關檢合作“三個一”,加強口岸管理相關部門的執法協作,進一步優化監管執法流程,逐步由“串聯執法”轉為“并聯執法”。
同時,實施深圳海關一體互通改革,參與“泛珠四省區”(廣東、廣西、福建、海南)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實現跨區域間互聯互通。推行接單環節派單叫號系統,建設機檢查驗中心,提高非侵入、非干擾式查驗比例,降低人工作業查驗比例,試點查驗作業單兵系統,積極推進海關查驗作業改革。深化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年內實現進出口報關單通關作業無紙化率在90%以上。
在試行數據平臺聯通和數據批量傳輸的基礎上,深圳海關進一步創新符合新型業態經營運作模式的通關監管機制,支持外貿綜合服務行業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進出口服務;大力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探索建立完善與服務貿易特點相適應的海關通關管理模式。
此外,對注冊在前海灣保稅港區內的融資租賃企業進出口飛機、船舶、海洋工程結構物等大型設備,實行海關異地委托監管;大力支持特殊監管區域開展檢測維修業務,積極完善檢測維修海關監管模式。摘自《深圳特區報》
下一篇:NO